中國時報【余祥╱台北報導】

蜥蜴為何斷尾求生?台灣師範大學生科系研究團隊,小額借款彰化縣彰化市>台中當舖借款免留車 比對數萬筆的鳥類和翠斑草蜥資料數據後,證實當蜥蜴遇到小型鳥類攻擊者,斷尾可達防禦效果,但斷尾後的草蜥存活率陡降3成,尾巴再生後又可回復到原先的存活率,可見尾巴對蜥蜴的重要性,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《英國皇家學會報告》。

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及其研究團隊,從2006年開始,連續8年,每月在金山海岸標記翠斑草蜥,共記錄了1萬2000隻的蜥蜴戶籍資料,追蹤牠們的生老病死、成長狀況和斷尾情形,就像是「病歷表」一樣。

研究人員比對資料後發現,在特定的季節,草蜥斷尾情形特別明顯,為了進一步找到「誰偷走了蜥蜴尾巴」,研究團隊想到中華鳥會有一個鳥類資料庫,於是他們將數萬筆的蜥蜴資料和數萬筆的鳥類紀錄結合比對,並利用高速電腦進行運算。

結果發現,小型鳥類紅尾伯勞和紅隼該月的數量越多,下一個月草蜥斷尾比例也就增加,也就是說蜥蜴斷尾對於小型的攻擊者有防禦作用,但該月的黃頭鷺數量越多,草蜥的存活率卻下降,推估是因為大體型鳥類可直接吃掉整隻蜥蜴,使斷尾策略難以發揮效用。

研究團隊更進一步分析蜥蜴斷尾後的存活率,以繁殖季為例,蜥蜴存活率約8成,但斷尾後,母蜥蜴存活率會下降2成多,公蜥蜴更陡降3成,但當尾巴再生,存活率又會回到原先的8成。林思民說,可能是因蜥蜴仰賴尾巴纏繞植物,且再碰到攻擊者已無尾巴可斷,造成斷尾的蜥蜴存活率下降。

林思民表示,過去科學家曾研究蜥蜴斷尾,但大多是在實驗室中研究,且雖推測尾巴有助於行動力和跳躍,卻未實際證實斷尾再生對存活率的影響,而團隊透過野外族群存活趨勢,臺南市後壁區青年創業貸款條件 證實斷尾對蜥蜴的影響,未來也會考慮繼續研究蜥蜴尾巴與行動和跳躍力的關聯等。

信用卡債務問題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xjrz5p5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